国家基础建设拉动玻璃加工业
从供应情况看,玻璃加工厂疯狂扩张导致玻璃产能过剩,市场难以消化。作为能源、资源消耗型产业,深圳玻璃生产持续性强,产能调整比较困难,同时生产过程中会排放烟雾、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化学物,对环境有明显影响。据悉,沙河市年产平板玻璃1.9亿重量箱,已成为全国割法玻璃生产和深加工基地,被工信和信息化部确定为“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”,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“国家火炬沙河现代功能与玻璃加工特色产业基地”,玻璃加工文化创意和玻璃艺术刻绘集聚区被评为“河北省五大文化产业集聚区”。为了加快玻璃加工行业转型升级步伐,实现绿色低碳环保发展,沙河市近年来投入18.6亿元,全部59条在产玻璃生产线高标准建成了脱硫、脱硝、除尘、料场全封闭等环保工程,实现全行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。近年来,得益于国家发展基础设施建设,作为基础建设的重要材料。深圳玻璃行业呈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,在2014年中旬达到日在产产能18.125万吨的高峰,同比增长15.94%。进入2015年度,由于市场整体产能过剩,企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,仅前4个月累计冷修生产线达18条,复产及新点火15条,日产能净减少4220吨,整体产能虽有压缩,但仍难缓解当前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。
新常态下深圳玻璃加工生产增速和经济效益下滑,除了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影响外,也是多年来建材产业结构性矛盾的集中爆发,主要表现在严重依赖投资驱动的玻璃加工产业结构,新经济效益严重依赖传统产品数量增长,传统产业链延伸受阻,工业化、规模化进程延缓等。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和新兴工业化仍将带动钢材、钢化玻璃等传统建材的适度增长,但一定不会是以往高增长、益发展模式的重现,钢材、平板玻璃产业必要摒弃依赖数量、价格增长的效益增长模式转向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的降本增效模式。